9月29日下午,人文心扉心理站主办的电影分享会在15101H教室举行,此次分享会放映了一部名为《头脑特工队》的影片,集团同学积极参与、反响热烈。
故事讲述了小女孩Riley跟随父母,从明尼苏达跨越了大半个国家搬到旧金山,以及之后面对着新环境、新挑战的故事。然而这只是背景,故事的核心存在于Riley的大脑内:原来,Riley的头脑“司令部”里住着五位情绪小人,他们一同操纵着Riley的行为,管理着司令部外神奇的长期记忆、潜意识……一个有科学理论支撑,却又完全虚构的世界。这是一个彻彻底底原创的故事,不是擅长烹饪的老鼠,不是飞到南美的房子,不是末日的机器人之恋,这部电影坐上了想像的火箭,脑洞开得巨大而且更具野心。它潜入人体最神秘的器官,带来了一套天马行空却又逻辑自洽的大脑理论。要知道,我们每个人的脑海里居然有这么大的一个世界,有5个管理情绪的小分队,有那些湮灭在记忆海洋里的人和事……
通过互动交流的方式,主讲人张喜萌围绕着“成长、记忆、情绪”三方面与观影的同学共同剖析了电影情节。情绪中,乐乐和忧忧是是两大主要情绪。年幼时,多以纯粹的快乐为主,忧伤通常退居其次。在成长的过程中,忧伤会慢慢参与进来,它不仅会反映于当前的情绪中,还会给曾经快乐的记忆染上忧伤的色彩。于是,当我们回忆起曾经的美好时,往往会感到莫名的忧伤,会不禁泪流满面。这时的情绪就不是单纯的快乐或忧伤了,确切一点地说,应该是更接近于感动。感动是一种更复杂更深刻的情感,能给人以力量。而这种力量是我们成长道路上不可缺少的动力,是单纯的快乐和忧伤都无法给予的。
影片告诉我们,有些时候,我们的情绪会失去控制,甚至无法感知。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——当外部环境发生重大改变,内部情绪便会产生混乱,一些核心记忆如家庭、诚实、友谊、兴趣和淘气就会遭到损坏甚至崩溃,这时就需要时间和精力去修复、重建这部分受损的核心记忆。这个过程要花多长时间、修复效果如何,因人而异。”
分享会上,同学们对本部影片谈起了自己的看法:“这个故事帮助我们重新认识自己、认识情绪,大人可以看出自己如何被情绪挟持,如何丢失宝贵记忆。而孩子,也会知道什么是情绪,什么是记忆,什么是最重要的东西。”“为什么孩童(甚至包括成人)要隐藏真实的自我,回避悲伤情绪?因为比起喜乐,悲伤才是内心最脆弱而柔软的情感,如果坦露后不被接纳和理解,反遭冷漠或嘲笑,自身就不再轻易继续坦露,而是用很多的盔甲将自己严严实实武装起来,变得设防、强悍、冷峻、过度独立或孤傲。”
借由电影,心理站向观影同学介绍了同情和共情两种情感。同情通常只涉及到对对方物质上的援助或者情感上的抚慰,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姿态,类似怜悯,很多时候这会让接受者感到更为无助,不被理解乃至难以忍受。而共情则不同,一方面需要我们如同对孩子说话,要蹲下来一样,与接受者站在同样高度承认其所述困难的客观性,另一方面还要求我们投入自身的情感,设想如果自己有着与对方同样的经历,会有怎样的情感情绪,试着去真正理解他人的感受。同学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,并表示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,将慢慢了解自身,共情他人,将关爱和理解发散开来,传递下去。